最佳答案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答案如下: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是712到770年时期的唐朝著名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晚年目睹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影响。
忧国忧民作品中大多反映人民流离失所的遭遇。
代表作品是《三吏三别》。
晚年流落到四川成都。
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出生北方大士族,家境优越,因此生活比较富足,自幼很顽皮,但也非常好学,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
公元731年,杜甫十九岁,出游郇瑕,次年又漫游吴越。
数年后回到故乡参加乡贡,后又到了洛阳,参加了进士考试,但最终都没有考上。
杜甫属于现实主义诗人
这跟杜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出生于富裕之家,前半生一直在游山玩水,在李白辞官期间与李白相识,小李白11岁,两人志趣相投,玄宗为了招揽人才,举办了一次科举,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结果李林甫担心中举之人不为自己所用,从中作梗,谁也没录取!只能在长安靠给别人写诗和卖药为生,一过就是十年,安史之乱的时候投靠肃宗阵营还不被重用!辞官后靠朋友帮助为生,所以他感悟百姓疾苦,描写了唐朝由盛到衰!所以他为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都有:杜甫,王昌龄,柳宗元,元稹,陆游;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杜甫也是豪放派诗人
杜甫不只是沉郁,
他的豪迈冲天,
千百年来无数人
拍案叫绝!
杜甫的忧国忧民,也是时势促之使然,杜甫也有狂放豪迈的一面,杜甫具备豪放派的一切气质和性格特征。
再加上有关杜甫的一些画像或雕塑,总是一副形容枯槁,悲天悯人的样子。
这就给人一种印象:杜甫是一个弱不禁风,病病歪歪,整天只知道哭哭啼啼,絮絮叨叨的老学究。
我们读书时学习过,杜甫是现实主义派别的诗人,这是相对于李白浪漫主义派别诗人而言的。
因为杜甫出生在唐代战乱时代,目睹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生灵涂炭的苦难,笔下反应了现实的作品石壕吏,描绘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生活景象。
l
1 现实主义诗人。
2 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3 杜甫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经历了安史之乱,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现实主义派别。
杜甫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派的高峰。
如果说唐代有两个高峰,那么就是以杜甫为首的现实主义诗派和以李白为首的浪漫主义诗派,可以说杜甫与李白是双日当空。
杜甫由于诗文内容写实,又被尊称为诗史。
他的诗风,以四个字概括就是沉郁顿挫。
杜甫应该不属于任何诗歌流派,因为流派不等于风格,所以也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现实主义派,这个提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现在对于杜甫的定位,更多的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此外,杜甫是后世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那个一祖, 但江西诗派只是以杜甫为宗,杜甫并不在此派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