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赏析(古诗三百首赏析)

作者:古诗词 | 发布:2022-10-25 19:56:25 | 阅读:290

宋词三百首赏析(古诗三百首赏析)

读宋词三百首解析有感3000字

你在做梦吗,不悬赏还要写3000字,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我在这里面大题一般写800字至少也是100悬赏哦,你这也太便宜了!!

宋词三百首赏析pdf

宋词三百首全集赏析下载地址

《宋词三百首》是三百首作品吗?

否。职业是宫廷乐师。

宋词三百首赏析pdf

《宋词三百首》收录哪些内容?

《宋词三百首》是一部精简的宋词选 集。编者朱孝臧(1857~1931年),一名祖 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疆村,浙江归 安人。他历任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广东学 政,后辞官游览名山大川,吟咏自遣。朱孝 臧早年以诗名,终弃诗而专攻词,著有词 集《疆村语业》2卷,收人《疆村遗书》。《宋词三百首》是他纂辑的一部不朽的词 集,共选两宋79家词人283首词,而且两宋 并重。所选词人不局限于名家,只要文笔出 众,即使是无名小卒亦能人选。故而,该集 几乎涵盖了宋代所有著名词作家,其中选词 10首以上的是:吴文英25首、周邦彦22首、 姜夔17首、晏几道15首、辛弃疾12首、晏殊 11首、贺铸11首、苏轼10首。作者对这些词作家按帝王、文士、女流编排,以天然浑成 为主旨,尤为精粹。这部词集所选词作的难 易程度有一定梯度,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提高。

古诗三百首赏析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诗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唐诗盛美并臻,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的喜爱。 唐诗三百首出版书前几页都有赏析,借几本看看吧!“1秋丛绕舍似陶家,2 遍绕篱边日渐斜。”

1、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

2、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在花中偏爱菊花 而是菊花凋零以后,就无花可赏了

这是偏爱菊的原因了

【年代】:唐

【作者】:元稹——《菊花》

【内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白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宋词三百首赏析pdf

宋词300首解释

晏殊的《浣溪纱》春恨词: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玉似晶莹的作品委实不少。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